:技術資料 專業(yè)分類:給水排水 瀏覽數(shù):2913
新加坡從2006年開始推出活躍,美麗,和干凈的水計劃(ABC計劃),除了改造國家的水體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麗和干凈的溪流,河流,和湖泊之外,還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閑娛樂空間。并提出了一個新的管理可持續(xù)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設計方法。
加冷河-碧山公園是ABC方案下的旗艦項目之一。該項目占地62公頃,花費4500萬歐元,于2012年2月建成。由于公園需要翻新,公園旁邊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級來滿足由于城市化發(fā)展而增加的雨水徑流的排放,因此這些計劃被綜合在一起,進行此項重建工程。該設計獲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場地設計獎,和2012世界建筑節(jié)年度最佳景觀設計項目獎。
【重建方案】
加冷河從筆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為蜿蜒的天然河流。這是第一個在熱帶地區(qū)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術(植被、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術的組合)來鞏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蝕的工程。通過這些技術的應用,還為動植物創(chuàng)造了棲息地。新的河流孕育了很多生物,公園里的生物多樣性也增加了約30%。
公園和河流的動態(tài)整合,為碧山公園打造了一個全新的、獨特的標識。嶄新、美麗的軟景河岸景觀培養(yǎng)了人們對河流的歸屬感,人們對河流不再有障礙,恐懼和距離,他們能夠更加近距離的接觸水體、河流,他們開始享受和保護河流。
此外,在遇到特大暴雨時,緊挨公園的陸地,可以兼作輸送通道,將水排到下游。碧山公園是一個啟發(fā)性的案例,它展示了如何使城市公園作為生態(tài)基礎設施,與水資源保護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,起到洪水管理、增加生物多樣性和提供娛樂空間等多重功用。人們和水的親密接觸,提高了公民對于環(huán)境的責任心。
左側新近修復的自然式河道與后側老舊的混凝土溝渠形成鮮明對比
【安全防護】
在碧山公園,安裝了全面的河道檢測和水位傳感器預警系統(tǒng)、警告燈、警笛和語音通告設備,提供出現(xiàn)大雨或水位升高的預警。沿著河岸也設置了一些警告標志、紅色標記和浮標。在大雨將要來臨前或者水位上升時,水位到達安全節(jié)點,河流檢測系統(tǒng)將觸發(fā)警告燈、警報器和語音通報設備,提醒公園游客遠離紅色標記區(qū)。即使在遭遇特大暴雨時,河里的水也是慢慢填充,所以人們可以輕松地從河邊轉移至更高的地面。
此外,在選定的地方還設置了帶浮標的安全線、閉路電視和24小時巡邏偵察隊。
【生態(tài)方法】
生態(tài)工法技術包括梢捆,石籠、土工布、蘆葦卷、筐、土工布和植物,是指將植物、天然材料(如巖石)和工程技術相結合,穩(wěn)定河岸和防止水土流失。在建造之前,使用河床測試了多種生態(tài)方法。
與其它技術不同的是,植物不僅僅起到美觀的作用,在生態(tài)工法技術中更是起到了重要的結構支撐的作用。而植物形成的生態(tài)凈化植物群落可以將周圍池塘中的水體循環(huán)凈化。
生態(tài)工法結構的特點是能夠適應環(huán)境的變化,并且能夠通過日益增加的堅固性和穩(wěn)定性進行自身的修復。
這種技術安裝成本低,并且從長遠利益看,比僵硬的混凝土河道更具有可持續(xù)性和長期經(jīng)濟效益。
最能彰顯該項目創(chuàng)新性的是,將混凝土水渠改建成為自然河道的同時,融入了雨水管理設計。這為城市的發(fā)展提供了無限可能。
比如在管理河流和雨水、自然與城市相結合、提供市民休息娛樂場所等方面。它能夠有效地對于雨水進行處理、有助于凈化市民的飲用水;能讓植物和動物種群回歸城市;它還能夠為市民創(chuàng)造更多娛樂休閑的場所,并提供更多親近大自然的機會。